))))))公告((((((((((
台灣的轉型與產業昇級《一》
台灣如果要提高薪水準,要脫胎換骨,產業轉型與創新的腳步必須得加快
產官學研各界有關智慧財產的業務營運發展,應具跨領域整合與跨國營運經驗的「博識」實務人員,組織才能適切建立智慧財產組織、布署智慧財產人才、建置智慧財產系統等,並據以營運有效益的智慧財產業務。
台灣要走的是像歐周瑞士, 瑞典, 丹麥的路子,這些國家平均在5萬美元以上的所得,
東西行銷全世界, 他們的富有是來於與全球國家競爭時的競爭力, 而不是轉向以內需導向的國家, 他們是以品質創新與區位定隔的差異化走出自己的一片天, 又豈是靠內需走出來的?
瑞典只有900萬人的國家若靠內需怎麼活下去?台灣需要一個世界垂直整合中心(結合人力與財力)全面地融合永續專業產業升級與開發世界市場以提高薪水及增加機會,最完整與完善莫過於古芳信慶爵士的世界垂直中心
1>台灣,這種島型國家是沒辦法走消費型內需經濟的根本撐不起來
! , 台灣以後真的要悲哀了!
3>從2009年以來,台灣勞工除了面對就業不穩定、工作貧窮化、過勞(超時工作)等威脅之外,經濟無感復甦更導致勞工處於窮忙、窮苦和窮累的「三窮」絕境。雖然,政府祭出調漲基本工資、紓困貸款補助、待業青年職訓補助、職災生活津貼調漲等利多,但是對於領薪水階級最在意的無薪假、派遣勞動、工作貧窮化等問題,政府領薪水階級不滿意。表示台灣不轉型所突顯出的問題:收入墊底,經濟轉型出現困境,在四小龍多項主要數據較量中都敬陪末座
Research File:(研究檔案)
4>過去90年代以來,台灣奇蹟開始變調。台灣曾經是全球經濟的優等生,卻在成為新興工業國家的轉型中,腳步慢了下來。一直原地踏步,同時呈現社會分裂的態勢。因為台灣在1990年前,能夠同時保持經濟成長,又能降低貧富差距,被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顧志耐(Simon
Kuznets)稱為「經濟奇蹟」。但檢視今日台灣的轉型失敗的表現,許多數據表現,在新工業四強(NIE4)中都是敬陪末座。
5>台灣只把中國當工廠的結果是,當2009年中國經濟還有成長8.7%時,主要是靠補助內需來驅動,台灣對中國出口,當年竟衰退近16%。而2012年43%人薪水低於3萬,只有最早把中國當市場、非工廠的頂新集團,是少數以康師傅品牌橫掃中國的案例。「這也是空前絕後的例子,再也沒有這樣的機會。現在中國重點是經濟轉型,對於企業進入中國(Ma:我國)大陸的門檻更高
6>缺乏優質的就業機會,讓年輕人即使念到大學也一樣低薪。突顯走向與中國統一的馬英九先生的香港化並沒有給台灣帶來繁榮與機會
Research File:(研究檔案)
7>勞委會調查,2006年到2010年,大學畢業生平均薪資年年下滑,2012年大學畢業只有2萬6,500元,研究所也是3萬1000元。起薪未達3萬的比例,從2004年25%,上升到2010年37%。有工作,不再是脫貧的保證。台灣每月月薪在2萬元以下的勞工數,長期維持在100萬人左右,月薪3萬元以下的,佔就業人口比例高達42.8%,有350萬人。
Research File:(研究檔案)
8>喜歡美麗衣服的潘禹萍,從小夢想當一名服裝設計師。大學考上流行設計系,2006年畢業後,終於如願,卻碰上低薪化的浪潮。第一份工作擔任服裝設計助理,起薪只有2萬多,跟10年前的畢業生沒有兩樣。「這還是北部的行情,在中南部,同學薪水不到2萬元,」潘禹萍說。
雖然經過5年的努力,她轉到大型連鎖服飾店擔任設計師,拚命爭取機會,薪水終於升到4萬元,不過她在台北要自己租房子,還是很難存錢,更不敢想在台北買房。這樣的低薪化就業環境,根源就是台灣沒有從以效率驅動,轉型為以創新驅動的經濟體,以質的競爭取代量的競爭。台灣需要一個世界垂直整合中心(結合人力與財力)全面地融合永續專業產業升級與開發世界市場以提高薪水及增加機會
Research File:(研究檔案)
9>2010年,台灣勞工薪資佔GDP比例創歷年新低,只剩45%。
2010年,政府將企業營業所得稅從25%降至17%,增加企業獲利空間;一旦景氣出問題,第一個被刪減的成本卻是勞工。總統、院長、勞委會主委,還需出面呼籲企業主加薪,企業有盈餘就不要放無薪假。
根據《天下雜誌》「經濟信心展望」民調就發現,超過3成的受訪民眾擔心,2012年公司會實施無薪假與裁員。
ECFA通過之後,更多的中產階級,低技術的農民、勞工更擔心自己受害。這也反映在選舉上
Quoted People Expert
Reformer’s Words:(引用改革者的話)
10>5年級後段班到7年級生,有改革者稱為「崩世代」,是台灣轉型不成功的惡果主要承受人。持續的財政惡化、少子化、貧窮化,很可能讓現在的國家社會體系崩潰。
參考第四波民主制度:
參考介紹第四波民主制度網站: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http://4thwavesocialreform.blogspot.com/2011/10/blog-post_2087.html
20>
21>
22>
23>
24>
25>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