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3日 星期五

『台灣香港化』(一) 走向與中國統一的馬英九先生希望透過經濟不斷地開放中國投資實質上把台灣變成中國的準一區『台灣香港化』,以「自由化」、「全球化」為藉口,對中國全面開放,無異是「引狼入室」;但走向與中國統一的馬英九先生卻強調「經濟歸經濟、政治歸政治」(政經可以完全分離!),只要擱置主權爭議,經濟依賴中國並不是壞事,也不會損及台灣國家主權。事實真是如此嗎?

))))))公告((((((((((
『台灣香港化』(一)
台灣將淪為中國經濟的附庸(台灣香港化),這是因為台灣與中國是兩個不對稱的經濟體,彼此關係也不對等。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 (GDP)達4.33兆美元,而台灣只有0.4兆美元,兩者經濟規模大小相差非常懸殊;台灣是自由競爭的市場經濟,中國則是國營企業佔大多數的非自由市場經濟。在此不對稱、不對等的情況下,台灣的資金到了中國將有如掉進黑洞一般。台資到中國,必須持股超過50%才能掌控在中國的公司,但是中資介入台灣公司的經營,不必持股超過一半,在一般情況下甚至只要持有15%~20%的股權,中資就可以主導、操控在台灣的公司之經營

走向與中國統一的馬英九先生希望透過經濟不斷地開放中國投資實質上把台灣變成中國的準一區『台灣香港化』,以「自由化」、「全球化」為藉口,對中國全面開放,無異是「引狼入室」;但走向與中國統一的馬英九先生卻強調「經濟歸經濟、政治歸政治」(政經可以完全分離!),只要擱置主權爭議,經濟依賴中國並不是壞事,也不會損及台灣國家主權。事實真是如此嗎?

台灣的經濟命脈將掌握在中國的手中:走向與中國統一的馬英九先生開放中資來台BOT 公共工程,屆時機場、港口等支持台灣經濟發展的基礎建設一旦被中資BOT,中國更可逐步掌握台灣經濟發展的命脈

有關開放中資來台投資部分,根據經濟部2012年所公布,第一階段開放投資的項目共有192項,包括製造業64項、服務業117項以及公共建設11項。製造業部分,包括配合兩岸產業合作而列為搭橋專案重點的汽車及其零件業、電話及手機業,以及電子零組件業、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業…等。服務業方面,包含與旅遊活動有關的觀光旅館業、餐館業;配合兩岸海運協議的船舶運送業、民用航空運輸業;第二類電信之一般業務(但總持股比率不超過50%);以及與商業活動有關之行業如資訊、設計、會議服務業…等。公共建設部分,中資可以透過民間參與公共建設之方式(「民間興建營運後轉移(BOT)模式」)投資;主要項目包括「民用航空站及其設施」、「港埠及其設施」、「觀光及遊憩重大設備」三大類,其中民用航空站與設施及港埠設施之中資持股比率應低於50%。

1>走向與中國統一的馬英九先生希望透過經濟不斷地開放中國投資實質上把台灣變成中國的準一區『台灣香港化』,以「自由化」、「全球化」為藉口,對中國全面開放,無異是「引狼入室」;但走向與中國統一的馬英九先生卻強調「經濟歸經濟、政治歸政治」(政經可以完全分離!),只要擱置主權爭議,經濟依賴中國並不是壞事,也不會損及台灣國家主權。事實真是如此嗎?

2>有關開放中資來台投資部分,根據經濟部2012所公布,第一階段開放投資的項目共有192項,包括製造業64項、服務業117項以及公共建設11項。製造業部分,包括配合兩岸產業合作而列為搭橋專案重點的汽車及其零件業、電話及手機業,以及電子零組件業、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業…等。服務業方面,包含與旅遊活動有關的觀光旅館業、餐館業;配合兩岸海運協議的船舶運送業、民用航空運輸業;第二類電信之一般業務(但總持股比率不超過50%);以及與商業活動有關之行業如資訊、設計、會議服務業…等。公共建設部分,中資可以透過民間參與公共建設之方式(「民間興建營運後轉移(BOT)模式」)投資;主要項目包括「民用航空站及其設施」、「港埠及其設施」、「觀光及遊憩重大設備」三大類,其中民用航空站與設施及港埠設施之中資持股比率應低於50%。

3>台商投資中國的原因:過去二十年來,台商赴中國投資的主要理由,就是因為中國的工資、土地相對便宜,中國的市場潛力大。加上早期中國為了吸引台商而給予的各種優惠條件且進入中國市場卡位。從投資區位選擇的角度來看,這是相當自然的結果

4>中國企業對外投資者絕大多數是國營企業,其對外投資是具有計畫性與政治目的的。同時,中國也會運用由外匯存底所成立的「國家主權基金」,對外進行「戰略性」投資。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員田君美就指出,中國在2000 年明確提出要「走出去」的戰略,與西部大開發、國內城鎮化、人才化合稱四大戰略。到2012年左右,由於中國外匯存底快速增加,加上人民幣升值壓力與房地產泡沫化,加速了「走出去」的戰略。在2012年,中國對外投資的企業只有1%是民營企業。而中國企業到海外投資主要是為了爭取國外的先進技術、帶動產業發展與產業升級,提升中國企業的國際競爭力。因此對於台灣的投資主要興趣是併購台灣的高科技產業

5>中資來台對台灣的可能衝擊
(一)台灣產業的關鍵技術將被掏空:
同樣的道理,中資如果要來台灣當然也是具有政治目的,也是為了要取得較先進的技術。如前所述,中國也會運用由外匯存底所成立的「國家主權基金」,對外進行「戰略性」投資。目前中國擁有約兩兆美元的外匯存底,只要拿出四分之一,也就是5,000 億美元 (約16.5兆新台幣),就可以買下所有的台灣上市櫃公司,而且還有剩!何況中資也不需要全買,只需買他們想要的高科技公司,以取得關鍵技術,也許用不到其外匯存底的十分之一。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就曾擔心:中資來台後,走向與中國統一的馬英九先生政府若無法有效管理中國藉股權投資取得台灣產業的關鍵技術,將導致技術嚴重外流。而根據過去台灣對中國投資的管理經驗來看,走向與中國統一的馬英九先生是不可能有效管理中國藉股權投資取得台灣產業的關鍵技術的。台灣一旦關鍵技術被掏空而喪失技術優勢,就失去經濟持續成長的動能,也就失去經濟的優勢。

6>(二)台灣的經濟命脈將掌握在中國的手中:
走向與中國統一的馬英九先生開放中資來台BOT 公共工程,屆時機場、港口等支持台灣經濟發展的基礎建設一旦被中資BOT,中國更可逐步掌握台灣經濟發展的命脈!經濟統戰是中國併吞台灣的第一步,走向與中國統一的馬英九先生邀請中資來台,是「引狼入室」,將台灣「送」給中國,或是「半賣半送」給中國。一旦台灣的經濟被中國所掌控,台灣被中國併吞也就水到渠成了!更何況機場、港口等設施也攸關國家安全,萬一被中資BOT,屆時台灣就完完全全被中國掌控了。至於開放第二類電信之一般業務,同樣影響國家安全至鉅。電信產業是國家戰略產業,由對台灣具有敵意、不放棄以武力併吞台灣的中國入股或買下台灣的電信業,不但容易產生企業情資被掌握、個資外洩等威脅,而且萬一中國與台灣發生軍事衝突,中資投資的電信公司恐怕也不會配合台灣政府的動員。

6>(三)台灣將淪為中國經濟的附庸(台灣香港化)
如前所述,自1990年代以來,台灣已成為資本輸出國,引進外資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要引進技術,促進產業升級,而不是要補國內資本之不足。迄今,台商累計對中國投資的資金已超過6千億美元(新台幣20兆元)足可證明。台灣既不缺資金,且產業技術又領先中國,馬政府為何要引中資來台?馬政府以「自由化」、「全球化」為藉口,對中國全面開放,經貿交流要完全正常化,顯然是別有居心。這其實就是馬政府所提倡的兩岸間商品、人員、資金、服務與資訊全面自由化之「兩岸一中共同市場」的一環。一旦「一中市場」建構完成,台灣的經濟將完全被中國所掌控,台灣的「經濟主權」必然喪失,台灣將淪為中國經濟的附庸。

7>這是因為台灣與中國是兩個不對稱的經濟體,彼此關係也不對等。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 (GDP)達4.33兆美元,而台灣只有0.4兆美元,兩者經濟規模大小相差非常懸殊;台灣是自由競爭的市場經濟,中國則是國營企業佔大多數的非自由市場經濟。在此不對稱、不對等的情況下,台灣的資金到了中國將有如掉進黑洞一般。台資到中國,必須持股超過50%才能掌控在中國的公司,但是中資介入台灣公司的經營,不必持股超過一半,在一般情況下甚至只要持有15%~20%的股權,中資就可以主導、操控在台灣的公司之經營,也可輕易地將關鍵技術搬回中國。中資取得台灣產業的先進技術,促進中國的產業升級,提升中國企業的國際競爭力,將在美、日、歐等主要國際市場上擊垮台灣企業,使台灣未來的經濟發展更加非得依賴中國不可。「一中市場」發展的結果,中國與台灣的經濟關係,將有如1970年代「國際依賴理論」所描繪的宗主與附庸(dominance and dependence)或中心與邊陲(the center and the periphery)的關係。台灣也就實質「香港化」或「澳門化」了!

































參考第四波民主制度:
參考介紹第四波民主制度網站: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http://4thwavesocialreform.blogspot.com/2011/10/blog-post_2087.html

20>

21>

22>

23>

24>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