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香港化』(三)
中國當局早已經規範中資來台投資,要報中央主管部門核准,90%對外投資完全由中國操控的國營企業:(台灣新內閣毫無進入狀況,就要開放)
中國對外投資主要從事進出口貿易、餐飲,近年來逐步拓展到生產製造、資源開發、航運物流和農業合作等。投資區域從歐美、港澳等發達國家和地區,拓展到亞太、非洲、拉美等160多個國家和地區。中國資金到海外主要是為了爭取國外的先進技術,掌握能源、資源,帶動產業發展與產業升級,以及減少貿易壁壘,提升中國企業的國際競爭力。
根據美林證券研究報告指出:「對中資來說,最感興趣的投資標的是科技產業,但可以預見,科技股中的半導體,仍將會被台灣列為限制投資項目,既然如此,中資未來願意投資在台灣企業的資金能量,將非常有限。雖然中資目前對台灣企業與台股表達強烈投資興趣,但未來頂多幾十億美元金額;而且,中資會選擇投資台灣,主要是出自政治考量,為了讓台灣覺得中資是一大利多、對國內民眾有幫助,而非真正基於商業利益」。美林證券的報告已清楚點出中資來台投資的關鍵問題。
中國在對外投資發展的同時,也進行對外工程承包。根據中國商務部統計顯示,截至2012年底,中國對外承包工程累計完成營業額2011年底共3220億美元,中國對外承包工程、對外投資、對外貿易和對外援助等項目緊密結合。由於中國真正民營企業的比率尚低,中國對外投資以國營企業為主,是國家根據需要,有計畫性、有目的性,以及由國家所控制的投資,因此,中國對於台灣的投資,應也是其赴海外投資整體策略的一環,而非單純的經濟考量或只是回歸正常的市場機制而已。
1>中資登臺 複製第二個香港?中國過去集中黨政力量操弄經濟,以香港而言,從1997年回歸前,中國資金進入香港。中共前香港新華社分社社長兼中共港澳工作委員會書記許家屯,在卸任後抖說:中國資本在香港的發展有幾個階段,初期主要是為了掩飾地下工作,為地下工作提供經費,搞了一些商業機構;以後為了外貿進出口的需要,又逐步發展一些機構,新華社披著媒體的外衣,私底下控制商業,再與中國國民黨爭鬥。許家屯說:「我到香港工作不久(約1983年)」,曾經向國務院要求撥2億美元給新華分社,財政部有條件支持,同意先撥1億美元,一半是國家撥款,一半是中國銀行貸款。新華在港商業機構有港澳國際、鑫隆公司等,由新華分社直接管理。
2>由此可見,早在英國統治香港時代,中國就集中黨政力量,讓政治超越經濟,經濟裡面存著濃濃的政治味。香港回歸後,成為中國「一國兩制」的實驗室,不論政治、經濟、觀光,同後來回歸的澳門,予取予求,收放自如
3>中國當局早已經規範中資來台投資,要報中央主管部門核准,90%對外投資完全由中國操控的國營企業:(台灣新內閣毫無進入狀況,就要開放)
2009年3月16日,中國商務部發布「境外投資管理辦法」,並於5月1日實施。根據該管理辦法,境外投資定義為,在中國依法設立的企業,通過新設、併購等方式,在境外投資非金融企業或取得非金融企業的所有權、控制權、經營管理權等權益行為。該辦法規定,與未建交國家的境外投資;特定國家或地區的境外投資;中方投資額1億美元及以上的境外投資;涉及多國(地區)利益的境外投資,及設立境外特殊目的公司,按本辦法第十三條的規定要報商務部核准。而地方企業投資金額1,000萬美元以上、1億美元以下;能源與礦業類境外投資;以及需在中國招商的境外投資,則按本辦法第十四條的規定要報省級商務主管部門核准。
中國當局早已經規範中資來台投資,要報中央主管部門核准,90%對外投資完全由中國操控的國營企業:(台灣新內閣毫無進入狀況,就要開放)
4>一般而言,跨國資本流動的政治敏感程度比純粹商品與服務貿易(如觀光)來得大,但小於移民或外籍勞工等所謂的自然人移動。由於兩岸關係與中國經濟屬性的特殊,台灣對中資來台,雖設有各項相關規範,但以過去世界各國的經驗與事實恐怕非常難達到規範之目的。
5>根據美林證券研究報告指出:「對中資來說,最感興趣的投資標的是科技產業,但可以預見,科技股中的半導體,仍將會被台灣列為限制投資項目,既然如此,中資未來願意投資在台灣企業的資金能量,將非常有限。雖然中資目前對台灣企業與台股表達強烈投資興趣,但未來頂多幾十億美元金額;而且,中資會選擇投資台灣,主要是出自政治考量,為了讓台灣覺得中資是一大利多、對國內民眾有幫助,而非真正基於商業利益」。美林證券的報告已清楚點出中資來台投資的關鍵問題。
6>根據美國商業週刊2009年全球IT百大企業名單,此次進入前10名的台廠共有4家。商業週刊從標準普爾統計的3.05萬家上市公司中,選出營收至少達5億美元水準的企業為樣本,依照股東報酬率、股票報酬率、總營收和營收成長率等4大評選標準決定排名,合計成績最高者為第1名。進入百大IT企業的台灣公司,英華達第4名,廣達第7名、緯創資通第8名、宏碁第10名、宏達電第13名、第26名的華碩、第40名的鴻海精密、第48名的台積電、第50名的仁寶電腦,以及第52名的新普科技。這些廠商都是台灣經濟命脈所繫,也是陸資有高度興趣的投資對象,是中國政府最想要併購吸收台灣產業的核心競爭力。
<帶領台灣走向與中國統一的馬英九先生>
<一國兩制的真實寫照>
參考第四波民主制度:
參考介紹第四波民主制度網站: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http://4thwavesocialreform.blogspot.com/2011/10/blog-post_2087.html
20>
21>
22>
23>
24>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