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
台灣的轉型與產業昇級《三》
或許就是造成台灣大學生,日後失業的間接凶手,的重點論述:『為何買不到台灣製的橡膠手套,談到開放晶圓場廠及最新世代面板登陸的危機』
經由橡膠手套供應商的資訊,說幾年前高雄一家橡膠公司,因為聽信媒體報導中國勞工便宜、去中國投資更賺錢的美話,就決定把廠的一部分移到中國去發展。剛開始
三個月公司賺了錢,甚至擴充生產線到河北、瀋陽,但是後來該企業所掌握的技術被中國竊取了,並且計畫性的由地方政府主導的國營企業開始模仿,進而以低價搶 單,破壞了市場價格。很快的,在中國(Ma:我國)大陸台商以及台灣的橡膠產業就失去了與大陸橡膠產業競爭的能力,紛紛宣告倒閉,造成數千個家庭的失業。 結果媒體反而回過頭罵政府,鼓勵台商去中國發展簡直是赴死,是製造台灣失業率的原兇。
中國的產業發展策略就是先竊取技術,再以國家的力量來壓低價格。亦以水災稅、環保稅等名目壓制台商,既有的優惠政策只要政府一句話就會隨時撤銷,造成台商經營的阻力。
中國的產業發展策略就是先竊取技術,再以國家的力量來壓低價格。亦以水災稅、環保稅等名目壓制台商,既有的優惠政策只要政府一句話就會隨時撤銷,造成台商經營的阻力。
1>經由橡膠手套供應商的資訊,說幾年前高雄一家橡膠公司,因為聽信媒體報導中國勞工便宜、去中國投資更賺錢的美話,就決定把廠的一部分移到中國去發展。剛開始
三個月公司賺了錢,甚至擴充生產線到河北、瀋陽,但是後來該企業所掌握的技術被中國竊取了,並且計畫性的由地方政府主導的國營企業開始模仿,進而以低價搶 單,破壞了市場價格。很快的,在中國(Ma:我國)大陸台商以及台灣的橡膠產業就失去了與大陸橡膠產業競爭的能力,紛紛宣告倒閉,造成數千個家庭的失業。
結果媒體反而回過頭罵政府,鼓勵台商去中國發展簡直是赴死,是製造台灣失業率的原兇。
2>中國的產業發展策略就是先竊取技術,再以國家的力量來壓低價格。亦以水災稅、環保稅等名目壓制台商,既有的優惠政策只要政府一句話就會隨時撤銷,造成台商經營的阻力。
3>面對中國廠商的低價競爭,台灣企業根本沒有本錢加入這場割喉戰,進而大聲疾呼說,若台灣的新世代晶圓廠與面板廠及封測廠上中下遊同時開放西進登陸,被中國取得技術後將會對竹科的企業帶來大規模的災難。而媒體上常刊登台灣機械設備對中國出超數百萬美元的新聞,殊不知將台灣科技產業使用的設備賣給中國賺了這幾百萬美元的同時,卻造成10萬人失去就業機會,千億台幣產值、一成GDP喪失的極大風險。
4>中國(Ma:我國)大陸以其市場和低廉勞動力的優勢席捲國際製造業。在2005年紡織品配額解禁之後,大陸的優勢會扼殺其他開發中國家的成長。這是「所有經營國際貿易的人」都知道的常識,不只是文中所提的橡膠手套,台灣也曾經是雨傘王國、腳踏車王國、鞋子王國等等,現在呢?
5>蓋橡膠手套廠不比蓋晶圓廠,一個晶圓廠要上千億的資本,橡膠手套工廠少則幾百萬,大的或許一、二億就搞定了,如果橡膠手套工廠的複製是如此容易。然而,聯電台積電即使還有很多專利權的保護,一個晶圓工業要去模仿並不是那麼容易的。但是,中國(Ma:我國)大陸未來會不會有他自己的晶圓工業呢?答案是:會!並且大量複製竹科廠在上海.重慶,武漢.深峻等地!並且產值與規模均早已超越台灣,群聚效果已經顯見。例如,中國(Ma:我國)大陸晶圓工業的中芯半導體已經成為一股不可小覷的勢力了,未來的十年會變成怎麼樣,也許台灣不產業升級只能虧損或是被中國(Ma:我國)竹科取代
6>我們也可以了解,依此時中國(Ma:我國)大陸的快速成長中國(Ma:我國)竹科取代或是形成競爭是一個必然的結果。
7>在這樣的中國(Ma:我國)大陸的快速轉型成長時局變化中,台灣雖然走向與中國統一的馬英九先生的香港化方向邁進而逐漸依靠中國,乃至被中國取代要的是台灣仍然需趕快產業昇級刻不容緩,我們要得是產業升級、要轉型,要強化研發能力的發展策略,也可以透過專利權的取得建立一個進入障礙。但是如果你的工時比別人短、工資比別人高,在傳統的製造業上自然就沒有競爭力。沒有競爭力怎麼辦?所以,只好退出此產業市場
Research File:(研究檔案)
8>2011年 12月歐債危機加上中國經濟持續緊縮,台灣11月份的進出口金額出現了兩年來首度衰退,11月對大陸出口,比去年同月下降2.5%,企業投資動台灣的產業競爭力明顯不足,其中台灣最強項的電子資訊業與韓國相較明顯落居下風,在半導體產業上,2012/11月韓國半導業出口40.9億美元,全球市佔率較去年同期增加5個百分點;至於輸往中國市場的電子資訊產品高達62.2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成長6.6%,換言之,同樣是受中國市場緊縮衝擊,韓進我退態勢形成已是事實。
擺在眼前的事實是,在全球化的競爭中,商品的良窳才是競爭的關鍵,馬政府認為,兩岸ECFA(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會讓台灣取得經貿優勢的說法經不起考驗,就算目前韓國尚未與中國簽自由貿易協定(FTA),在關稅優勢略遜台灣,但決定輸贏的關鍵其實是產品、不是關稅!
與毫無企圖心的台灣外交及商務官員休兵相較,韓國經多年努力,與歐洲與美國分別都簽定了自由貿易協定,目前歐美景氣不佳,韓國與台灣一樣歐美貿易金額大幅下滑,一旦景氣回升,台灣資訊產品面臨產品不如人,關稅比別人高,競爭存活空間為何?
所有商業、產業、國家都要有假想掘起的新對手,才能保持警戒、奮鬥不懈,本來認為中國(Ma:我國)大陸會包養產能的面板廠如今自陷困境,看看吃過不少中國悶虧的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雲淡風輕帶有嘆息,和中國往來,豈是簡單的訂個兩岸協議就保安康。台灣過去數年政府執政鬆懈、廠商依賴代工不求長進轉型,如果不再積極奮起,這一波的不景氣,會徹底摧毀台灣長期累積的科技產業根基,強調溫良、潔身自好的無能政府,若不振作奮發,力圖作為,最終會讓苦日子來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