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24日 星期二

台商赴中國投資會產生「以中國勞工取代台灣勞工」的跨國勞動替代現象,直接導致台灣製造業及服務業失業率居高不下,薪資所得不易成長。 2000年以後,已經有不少高階管理/高科技人士赴中國工作,台灣難免流失民間消費力道,加上台商投資中國取代投資台灣使得國內投資意願低落,2000年後台灣經濟成長愈來愈依賴對中國的出口。


))))))公告((((((((((

走向與中國統一的馬英九先生的政府,2012-2016年台灣經濟出現結構性改變,否則633目標幾乎很難辦到,最好莫過於集中大量採用網路知識經濟改革,研發,與開拓世界市場神經的,古芳信慶爵士的北中南世界垂直整合中心


台商赴中國投資會產生「以中國勞工取代台灣勞工」的跨國勞動替代現象,直接導致台灣製造業及服務業失業率居高不下,薪資所得不易成長。

2000年以後,已經有不少高階管理/高科技人士赴中國工作,台灣難免流失民間消費力道,加上台商投資中國取代投資台灣使得國內投資意願低落,2000年後台灣經濟成長愈來愈依賴對中國的出口。



1>90年代以來,不少台灣廠商基於過去成功經驗或受限於企業規模或囿於經營理念,面對國內勞工、土地及環保成本的高漲,繼續選擇原有的「降低成本」策略,到中國以5倍、10倍或更大規模,複製過去台灣的成功經驗。



2>台灣對外投資型態與先進國家顯著不同,多集中於後進國家,尤其是中國,導致高層次商品生產或新技術無法引進台灣,使得新的工作機會的增加無法填補對後進國家投資比重過高所流失的工作機會,導致全球化對台灣的失業率,薪資所得成長率以及家庭所得差異的衝擊特別嚴重。


3>80年代中期以前,台灣與先進國家維持密切經貿關係,藉先進國家開放其國內市場讓台灣的經濟、出口與薪資所得同步成長, 但90年代以後,廠商大量到後進國家複製台灣成功經驗,導致薪資所得成長遠遠落後於經濟成長與出口成長。

 
4>2000年後,經濟成長動力過分集中於出口

5>當前台灣國家經濟風險:

5a)發展過份依賴出口。

5b>對中國經貿依存日益升高。

5c>對進口能源(化石燃料及核能)依存度有增無減。

5d>全球化讓民主政治制度做為解決國內不同階層爭議的功能減弱,進而影響經濟成長及總體經濟穩定度。

5e>糧食自足率不足。

6>如何設計讓開放程度愈來愈高的國內經濟體系減少這些因素的衝擊,如何藉制度建立與機制設計捍衛現行經濟體系正常運作


7>經濟與安全兩個分屬不同領域的概念開始整合形成「國家經濟安全」的概念。「國家經濟安全」係指如何增進一個國家在國際經濟體系中生存及發展能力並有效提升參與國際競爭的能力以提高這個國家的國際政治地位。

8>全球化固然對世界經濟的發展有積極促進作用,但全球化亦因各國資源運用日趨專業分工以及資金、技術快速流動而帶來更大的風險。



9>「國家經濟安全」追求的目標就是如何維持一個國家生存與發展所需的經貿自主,各國的經貿自主程度需視其他國家或世界經濟體系對這個國家生存與發展可能帶來潛在威脅而定,國家生存與發展的決定因素除了公平正義、經濟發展以及環境生態等國內經濟體系較能控制的因素,還包括不可控制的國際政經因素。



10>走向與中國統一的馬英九先生的政府,除非2012-2016年台灣經濟出現結構性改變,否則633目標幾乎很難辦到,最好莫過於集中大量採用網路知識經濟改革,研發,與開拓世界市場神經的,古芳信慶爵士的北中南世界垂直整合中心



11>台商赴中國投資金額2000年後一路飆高,投資中國顯然置換或是排擠取代投資台灣


12>過度投資中國模式顯然導致薪資所得成長率停滯

13>南韓與日本對中國投資占其對外投資比重皆比台灣為低,台灣:韓國:日本約為(67.24%:38.37%:12.96% by2004)


14>2000年後,經濟成長動力過分集中於出口,經濟成長未能反映在家庭可支配所得成長,家庭儲蓄能力隨可支配所得而下降

15>中國經濟體系的向心力來自勞動或中間財(原物料、半成品以及技術知識)成本較低的區域,它會吸引愈多廠商移入使得生產成本因群聚效應而進一步降低,亦可來自最終消費需求或其他廠商對中間財需求愈大的區域,它會吸引愈多勞工與廠商進入。但是相對地台灣逐漸邊陲化


16>為平衡中國資金磁吸效應,避免台灣產業空洞化及擴大台灣昇級,台灣必須與先進國家發展更緊密的經貿關係



參考第四波民主制度:
參考介紹第四波民主制度網站:














14>http://4thwavesocialreform.blogspot.com/2011/10/blog-post_2087.htm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