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11日 星期三

滄桑百年曲盼和弦——兩岸共同紀念辛亥革命百年意義重大 馬英九與胡錦濤共同紀念辛亥革命百年意義重大,攜手同慶,曲盼和弦


))))))公告((((((((((
滄桑百年曲盼和弦——兩岸共同紀念辛亥革命百年意義重大
馬英九與胡錦濤共同紀念辛亥革命百年意義重大,攜手同慶,曲盼和弦

辛亥百年,共緬先賢
3月的倫敦,一群人步入中國駐英國大使館,向使館珍藏的孫中山先生半身銅像敬獻花籃,鞠躬致敬。他們中有旅英華僑、港澳人士以及台灣在英公司和社團代表。人們共同回顧孫中山先生倫敦蒙難等傳奇革命經歷,深深追憶中華民族追求解放和自由的崢嶸歷史。同一時間的北京香山,春寒料峭,100多名來自兩岸四地的大學生集體拜謁孫中山衣冠冢,參觀孫中山紀念堂,瞻仰偉人遺墨和遺著,重讀中山先生對民族、對人民的深厚感情,親身感受民族振興的脈搏和心跳。

  今年是辛亥革命100週年,也是孫中山先生逝世86年。類似的紀念活動在大陸和台灣各地、在美國、日本、新加坡等國先後舉辦。全球華人以各種方式瞻仰先賢風采,追尋偉人足跡,以期稽古振今,共興中華。

攜手同慶,曲盼和弦

辛亥革命是海峽兩岸中華兒女的共同記憶和歷史。兩岸攜手紀念辛亥革命在兩岸各界人士、海外華人華僑中引發共鳴。去年以來,兩岸都在為紀念辛亥革命百年積極籌備。在大陸,與辛亥革命相關的紀念地都先後啟動紀念活動。大陸多名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提議,海峽兩岸聯合舉辦辛亥革命百年紀念活動,將體現兩岸和解、中華民族團結向前看的精神。在台灣,紀念籌備活動也已經如火如荼地展開。台灣新黨主席郁慕明等島內團體和重要人士紛紛表示願意到大陸來參加紀念活動,以共同緬懷歷史、認識歷史。島內由先烈後裔組成的辛亥首義同志會也將與武漢同仁共襄盛舉。

兩岸分隔一甲子,60多年來,兩岸關係跌宕起伏,在曲折中前行,終於在2008年邁入和平發展的正軌。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是歷史賦予中華民族和兩岸中華兒女的難得機遇,讓兩岸同胞第一次有機會攜手共譜全民族繁榮、昌盛、和諧的樂章。而共同紀念辛亥革命百年這一中國近代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事件,有助兩岸同胞凝聚共識,促進交流,推動兩岸關係進一步發展。

兩岸一家,共創復興

一百年來,血脈相連的兩岸走過了不同發展道路,以不同的方式創造和積累了寶貴經驗,共同豐富著中華文化的內涵。當前,兩岸仍各自面對不同挑戰,兩岸之間也還存在一些固有的矛盾尚未解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要持久不間斷地向前深入推進,需要進一步夯實兩岸共同基礎,明確兩岸共同努力的方向。而這個基礎和方向,就是對辛亥革命這段歷史和中山先生精神的共同傳承。

中山先生的精神是兩岸共同的遺産。「振興中華、統一中國」是中山先生思想和精神的核心,他在1894年創立「興中會」時就提出了「振興中華」的鮮明口號,併為之殫精竭慮,奮鬥畢生。兩岸人民翹首統一,曲盼和弦的願望多年來從未改變,「振興中華」一直是全體中華兒女共同的奮鬥目標。在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新階段,通過合作共榮、互利雙贏,不斷增進民族整體利益,增強休戚與共的民族認同,將為最終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厚植基礎。

偉人未了之遺願,未竟之事業,是歷史賜予我們的機遇,更是賦予我們的責任。只要全體中華兒女堅持理想、團結奮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前景將更加光明。

馬英九演說:《百年奮鬥‧民主臺灣》(20111010日)
馬英九"總統"與夫人周美青女士今天上午出席在"總統府府前廣場"舉行的「中華民國中樞暨各界慶祝100年國慶大會」,總統並以「百年奮鬥‧民主臺灣」為題發表談話。
談話全文如下:
  
    今天是"中華民國"一百歲生日,也是辛亥革命一百週年,我們以歡欣鼓舞的心情,一起為中華民國慶生,一起分享喜悅,一起跨越這個偉大、感人的時刻。一百年前的今天,國父孫中山先生領導發動震驚世界的武昌起義,一舉推翻滿清政府與千年帝制,創立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中華民國。今天不僅臺灣,世界各地的華人,包括中國大陸,都在紀念辛亥雙十。
  今天我們要以莊嚴崇敬的心情,向懷抱理想、不怕犧牲的革命志士致敬。他們包括廣東的陸皓東、湖南的黃興、浙江的秋瑾、福建的林覺民、臺灣的羅福星。這些民國英雄,只是少數中的少數。過去一百年,從開國、北伐、抗戰、戡亂到保臺,不知折損多少仁人志士,他們絕大多數是無名英雄,奉獻了青春、犧牲了生命,卻照亮了"中華民國"的天空。
  各位先進、各位同胞:辛亥雙十是海峽兩岸共同的記憶與資產。因此,英九要藉這個機會,呼籲大陸當局:紀念辛亥雙十,就不能忘記國父建國的理想是要建立一個自由、民主、均富的國家,大陸應該勇敢地朝這個方向邁進,也唯有如此,才能縮短兩岸目前的距離。紀念辛亥雙十,也不能割裂歷史,而必須呈現歷史原貌,正視"中華民國"存在的事實。"中華民國"的存在不是過去式,而是現在進行式,六十多年來"中華民國"在臺灣蓬勃發展,在世界發光發熱,未來我們還會繼續蓬勃發展,繼續發光發熱!
  

 




<胡錦濤和馬英九的往來電文字數各有長短,表述方式不同,但是基本意涵一致。>



<從意義來看,胡馬電文中相同的一點是,都在政策路線大方向上予以明確表述,強調的是:第一,國共合作的路線大方向。第二,兩岸關係發展的原則大方向。第三,以民為本的政策大方向。可見,胡馬在大的方向上主要的看法是接近的,共性很大。
從效果來看,胡馬電文中相同的方面是:第一,用共同表態的語氣。第二,用共同表態的措辭。第三,用共同表態的方式。
兩人的來往電文中,有意思的詞彙是:一,高度重合的是:和平發展;二,相當默契的是:深化或建立“互信”;三,同中有異的是:“兩岸同胞”與“兩岸人民”;四,完全缺失的是:胡錦濤提出“中華民族”,馬英九則不涉及。胡馬兩人的基本意思是比較接近的,這是一目了然的事,沒有什麼大的爭議與分歧。要特別指出的是,胡馬來往電文中對目前兩岸之間存在的爭議話題都不涉及。胡馬今次的直接互動,效果很好,對增加兩人的感情、增強國共新的互動都有極大的好處。這是新時期良好的新開端!>
<從內容來看,胡馬電文中相同的意思主要有三個方面:第一:胡馬均肯定國共兩黨合作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作用。第二,胡馬均表示要進一步加強政治互信。但是,胡錦濤表述比較直接簡約。馬英九表述則比較詳盡突出,用了十六個字來形容。第三,胡馬均宣稱今後要為兩岸的繁榮穩定繼續努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