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23日 星期日

新聞必須是獨立客觀,才能獲取社會信任,民主社會的廣大讀者基本上相信新聞是報導真實,新聞不是廣告,這是專業的界線,也是自由媒體無形的社會契約。這個信任關係一旦破壞,將是媒體形象的墮落,更是民主社會監督功能的瓦解。

)))))公告(((((
 
新聞必須是獨立客觀,才能獲取社會信任,民主社會的廣大讀者基本上相信新聞是報導真實,新聞不是廣告,這是專業的界線,也是自由媒體無形的社會契約。這個信任關係一旦破壞,將是媒體形象的墮落,更是民主社會監督功能的瓦解。

台大新研所教授張錦華︰早就超過媒體集中度的標準了/旺中併購案 NCC應駁回 立即停審,旺旺中時集團旗下的旺中寬頻媒體公司併購中嘉網路公司案,NCC將召開公聽會

旺旺中時集團旗下的旺中寬頻媒體公司併購中嘉網路公司案,NCC今將召開公聽會,台大新研所教授張錦華受訪指出,這項併購案,不論從集中度的數量,或對言論多元化可能造成的影響而言,都已經遠遠超過一個自由多元市場中所可以容忍的極限。並且,就先前NCC審查通過的案例中不容許系統業者經營新聞頻道的前例來看,NCC應該駁回本案,立即停審。

<公聽會發表:>



台大新研所教授張錦華︰早就超過媒體集中度的標準了/旺中併購案 NCC應駁回 立即停審
中國置入 破壞新聞的獨立性






<台灣有線電視版圖:
旺旺集團旗下旺中寬頻媒體公司,斥資七百六十億併購第二大有線電視多系統業者中嘉網路案,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昨舉行聽證會,學者批評旺中寬頻併購中嘉後,將成為「恐怖的跨媒體巨獸」,言論將高度集中,不應放行;旺旺集團蔡衍明之子、變成旺中寬頻公司董事長蔡紹中>








<恐造成言論集中化
中嘉旗下擁有十家有線電視系統台,再加上原有雙子星系統台,一旦併購案通過,旺中寬頻將擁有一百一十八萬用戶數,市占率約廿三%;加上現有中視、中天和中時,以及代理八大、TVBS等十一個頻道,學者以「梅鐸」形容旺旺集團,恐造成言論集中化。>


1>記者:在這次連署反對旺中併購中嘉的運動中,我們看到妳特別對「中國置入」中國時報問題表示關切,原因為何?



2>張錦華:2010年11月,監察院吳豐山委員有個調查,已經確認「中國大陸新聞置入」違反現行法規,並糾正了主管機關陸委會。依據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第三十四條,以及大陸地區物品勞務服務在台灣地區從事廣告活動管理辦法第六條,台灣媒體要刊登中國大陸廣告,除非已經許可,都列為禁制的項目。監察院還同時發現,中國時報不但自己出賣新聞,還是中間商,幫中國官方向聯合報買新聞版面,也就是說不僅旺旺中時本身專業失守,還連帶影響其他媒體,破壞新聞的獨立性,這是非常嚴重的事情。



3>新聞必須是獨立客觀,才能獲取社會信任,民主社會的廣大讀者基本上相信新聞是報導真實,新聞不是廣告,這是專業的界線,也是自由媒體無形的社會契約。這個信任關係一旦破壞,將是媒體形象的墮落,更是民主社會監督功能的瓦解。



4>中國官方在台灣購買新聞,引發另一個更嚴重的問題。台灣政府也有購買新聞的不良紀錄,今年初在中時記者黃哲斌出走抗議帶動下,引發公民抗爭,立法院終於在今年一月通過預算法修正案,明文規定禁止政府做新聞置入,因為這是用納稅人的錢,以隱藏式宣傳的方式,欺騙納稅人。但是中國政府卻也在台灣置入新聞,這個狀況就很詭異了。兩岸雖然交流,但是仍有國家安全的問題,我們看到最近爆發的共諜案即是一例。中國是個一黨專政的獨裁體制,沒有監督體制,沒有獨立的司法,媒體的角色都是喉舌,嚴控新聞和言論自由。因此中國官方來台灣購買新聞,就是把台灣媒體也當作傳聲筒,宣傳官方意識形態,操控台灣的新聞報導。對於讀者而言,如何能得到完整而真實的資訊?這是傷害讀者知的權利。



5>公共利益 併購審查重要關鍵:
我們看到中時這些置入的版面,提供的都是中國「發展大好」的新聞,基本上是以招商、招攬觀光旅遊為目的,實際上就是廣告,引用的新聞來源都是它們的書記、省市首長等黨政官員,沒有其他任何的平衡報導。中國內部各種迫害人權、貪污腐敗、環境污染、宗教抗爭等問題,都被刻意排除或消音,這當然對台灣的讀者極為不利。



6>吳豐山的調查就指出,這種新聞置入,背後的政商利益是不透明的。就是說,如果新聞都賣掉了,我們不知道它還賣掉了什麼?這種政商不明的利益,在兩岸關係上,是很令人擔心的。



7>旺旺中時報導的傾向,可以連接到中國對台灣宣傳的基本原則來看,例如入島、入戶、入心(或者入腦),以及所謂的以經圍政。中國來台的採購團,它們的官員參訪各地時,中時大量的宣傳這些官員如何與台灣血脈相連、兄弟之情、如何愛台灣,完全正面報導,明顯是要爭取台灣人民的認同。但中時對於這些數以百計的來台採購團,在正面報導外,卻完全沒有任何監督式的新聞和評論,對於這些來台官員在台灣各地遭遇的抗議,也完全不予報導,顯然未能盡到平衡報導的媒體功能,而成了一言堂式的傳聲筒。



8>旺中併購案中,有諸多疑慮,在資金透明度上,蔡衍明以外國人身分,經過層層轉投資,其企業誠信度就必須受到質疑。



9>我們之所以要關心這些,是因為任何併購案的審查,最關鍵的問題便是其是否符合「公共利益」?集團本身是否值得信賴,能否維持媒體的獨立性?媒體集中程度是否影響言論多元?都是必須被審慎評估的。



10>如果我們看到旺中集團在併購三中之後,其新聞已經喪失了獨立性,那麼它再併購其他媒體,甚至系統平台,財團影響力更大,新聞獨立性豈不受到更大的威脅?



11>政商影響 台灣媒體嚴峻挑戰:
針對集中度,國外範例如何?現有國內法規可否有效規範?
有關集中度的問題,國外審查的規範中,一個是程序,大型的媒體集中案影響將十分深遠,資料的蒐集需要相當的時間,包括如何蒐集資料?如何讓資料透明化?不斷接受民眾對資訊的提供與監督,這通常需要一年以上,我們就要問:NCC有舉行公聽會,但除了找些學者來報告,有沒有主動去蒐集和調查分析一些必要的資料?比方說,旺中集團與中國的關係為何?為何其大陸中心主任可能同時是北京分公司的業務,又如何影響其媒體的獨立?台灣的系統平台對頻道內容的影響值為何?主管機關必須擔負調查的職責,提出可靠的數據和證據。而不是僅開一兩次公聽會或聽證會而已。



12>以美國為例,雖然近年來出現「去管制」的訴求,但是對併購案仍是非常嚴格的審查,例如,在一個市場中,原本規定一家媒體不允許同時擁有報紙與電視,即使現在稍微放鬆,仍規定如果一家報紙要併購一家電視,這家電視不可以是市場佔有率的前四名,而且同個市場中必須同時存在其他八家媒體管道等等。像美國這麼發達的國家,其個人主義、政治制衡、媒體專業如此成熟,它們對言論多元化的保護都這麼嚴格,以此標準看旺中集團,它在併購前已是全台灣最大的跨媒體集團,已擁有中時報紙集團、雜誌、中天集團、網路,還有王令麟所擁有部份股權的東森集團等等。在美國可能早就超過媒體集中度的審查標準了,更不要說它現在還要去併購十一家有線電視系統。



13>業者會說我是去併購有線電視平台,不是頻道本身,不會影響頻道內容,這個說法絕對是似是而非,我們訪問了一些有線電視的業者,他們私下都會說他們不願意去評論這個案子,以免對他們的上架利益有所影響,他們的言論獨立性已經受到影響,開始自我限縮,這就可以看出系統平台有沒有影響力。



14>香港的例子或許也可以讓我們有些反省,媒體做過很多調查,發現香港回歸中國後,在中國政商利益影響下,大概七十%記者都同意他們會做自我審查。這幾年來,香港的媒體自由度在許多國際評比中,已經淪落到中度自由地區,不再是昔日完全自由的地區了。根據報導,蔡衍明個人的經濟利益九十%以上在中國,他的媒體集團會與中國的利益如何連結?是否還能維護台灣媒體的獨立性?NCC要如何向台灣民眾說明,這種政商利益的關聯性?都是目前嚴峻的挑戰。



15>NCC歷經數項重大併購案爭議,但至今仍尚未建立審查的標準和法規,但是從幾個案子,包括中視中天案、到大富案,在審查過程中也參考了國際的規範與趨勢,建立了一些准駁的前例,如大富案中, NCC要求蔡明忠承諾:要公平上下架,不能對個別台有差異;不能購買財經台,不會申設新聞台,而且現有三個購物台不會再擴充等。由這個標準看,旺中併購案根本不符資格,它已經有好幾個台了,所以根本不該審查,應該立刻駁回停審,因為它已經違反了前述原則,本案應該撤銷。NCC為什麼要繼續審?這不是在浪費公資源嗎?



16>選前審查 時機敏感更需監督:


17>如妳所言,既然已有成例在前,卻又繼續審,表示是一破例,在選前這個時間點,盛傳有政治力介入,如果為真,妳怎麼看?
這麼大的媒體併購,它一定動用各種不同的勢力去支持它,這是可以想像的,也是自由社會常態。選舉前這個時間點確實也很敏感,不過自由社會有個好處,旺中可以去動員支持它的勢力,甚至包括支持它的政黨,但是反對黨發現不公平競爭,就必然會加以監督。即使執政黨,也可能還是有關心廣大民眾利益,而非僅是財團利益的立委,因此,對於本案,我們就要檢視:國民黨還有委員監督嗎?民進黨會不會強力監督?

<在第四波民主制度人民對於改革不滿意 可以依據憲法制度解散NCC重新改組,不用再抗議看NCC臉色了>


<相關連結:>
1>敬請人民響應心靈改革 拒絕一而再再而三協助政治記者及政客發言人或是宣傳部人員,若是歌訟不實的宣傳等於助紂為虐
2>新聞報導 應該有所改革淘汰為政黨宣傳記者,走向更客觀的報導
3>媒體改革總鋪師(DIG of Improvement on Media Upgrading:no23/1565)針對台灣新聞報導媒體品質惡化, 狹隘的新聞每天引述偏斜的少數人的話,整天在講選舉與傳述政黨惡鬥 對於國家發展毫無幫助,應該有所改革淘汰以為『轉述政黨宣傳記者』及只轉述黨派色彩嚴重的『名嘴』天天以攻擊政敵醜化偏激狹仔的報導,天天惡搞把台灣新聞報導走向至於非常重視鼓勵政黨惡鬥為主的狗咬狗的劣質文化新聞,視界往往狹窄化,缺少改革主題,也缺少除了『轉述政黨宣傳記者』及只轉述黨派色彩嚴重的『名嘴』兩大公害缺乏第三者及清流改革者聲音, 針對台灣新聞報導媒體品質惡化提出改革方向,尋求改革之道,告知廣大人民,改革者,政府官員,及人民改革專家: http://greenpeacesite60.blogspot.com/2011/09/dig-of-improvement-on-media_11.html

4>如果有人付錢給政治記者來包養政治宣傳新聞 那敗壞台灣新聞的記者可以待價而沽;包養政客記者通常其新聞缺乏客觀 以轉述政客或是以服務包養者要求 定期撥款項給記者
5>人民不再相信政治報紙報導
6>台灣御用媒體包括中央社央廣中廣皆為中國的馬英九先生籌傭的人馬,常見針對政治人物及特定陣營支持者進行置入性行銷:將其形象轉為正面或將政敵形象增加負面印象。而其真正原因媒體缺乏專業,因此配合其政治傾向扭曲甚至造假,造成置入性行銷的效果。
7>甘芝萁為政黨政治宣傳記者 蔡英文、陳唐山聯手唱和救阿扁?李佳霏:推貪污除罪化?====>他們不想選 如此做要不然就是對手栽贓烏賊打擊政黨惡劣手法,甘芝萁協助傳送此類新聞也不求證當事人已經淪為政黨政治宣傳記者
8>媒體改革總鋪師:台灣新聞很糟糕,已經失去改革定義,第四權改革的功能已經失去 台灣新聞很糟糕,已經失去改革定義,第四權改革的功能已經失去,新聞版面都是環繞馬英九與吳敦義個人事務,除了選舉事務,台灣都沒有其他重要的事情嗎?
9>天天話題新聞圍繞於選舉議題講民調無助於台灣成長進步
10>關切政治報導偏差的劣質記者: 過去國內的相關研究顯示,台灣報紙與電視新聞往往並不完全公正,尤其是具有黨政色彩的報紙及無線電視台有明顯的政治偏差
11>主動收買記者與記者自願被買過去,幾千幾萬就可以收買媒體記者(特別是國外記者),現在不行了,得2,3百萬甚至於2,3萬 希望人民具有消化新聞的能力,作功課,不人云亦云
12>比較歐巴馬facebook即時「網」羅民意馬英九facebook還在置入式行銷 美國總統歐巴馬推出「Open Government 」網站,透過facebook等新媒體,讓政府資訊公開,目標在打破政府與民眾的距離、直接互動
13>台灣因解嚴後解除媒體管制,各類媒體大量增多,昔日之平實報導風格已未能確保留住閱聽人;於是各種爭議性報導逐漸成為主流版面,致使今日台灣媒體之可信度受到質疑 造神現象:有些媒體為了討好其支持者,甚至有將部份政治人物「神化」的舉動,從最早蔣中正利用媒體將自己神化,如今造神運動不只針對政治人物,也對某些特定對象進行包裝和美化
14>公廣,中央社已經淪落為御用媒體,只有第四波民主制度的獨立監察院才能有辦法進行改革 中央社是否也將墮落成馬政府的宣傳媒體?恐怕還不能是,但是從專門挑馬英九好的方面來說,不是隱瞞不好的事就是大而化小儘量挑好的話來說應該是馬政府的御用媒體或是化妝師媒體,從這重要論點來,人民專家及人民對其報導應該抱著存疑的態度,多加調查比較甚至於作功課,看其報導有無前後一致,數據有無前後矛盾與出處有無問題,是否為高價買新聞採訪轉內銷.目前公視華視中央社長中廣央廣仍然是中國的馬英九先生籌傭的人馬
15>楊永明投書南韓媒體 宣揚馬政府創下百年佳績 利用人民稅金買通記者付出新聞採訪費 然後置入式行銷利用國內買通的記者或是御用媒體宣傳政績 人民應該唾棄,不要再給予置入式行銷宣傳經費使用權 為何現行民主制度共犯結構一犯再犯 無法制裁改革 唯有冀望於第四波民主制度必須改革系統與獨立管事的監察院系統
16>台灣媒體已經正大光明可以為中國共產黨宣傳 現在台灣媒體已經有中國共產黨6億元人民幣(非常可靠消息來源)補助負責滲透台灣媒體當要職 為何蔣介石會大敗,幾乎幾次會戰都大敗,因為軍中要職,指揮所,甚至於文書處,皆佈滿潛伏中國共產黨員
17>有記者願意被我們收買嗎?請報價專門政治宣傳 包含打擊政敵的御用記者(Implicit sarcasm)
18>新聞必須是獨立客觀,才能獲取社會信任,民主社會的廣大讀者基本上相信新聞是報導真實,新聞不是廣告,這是專業的界線,也是自由媒體無形的社會契約。這個信任關係一旦破壞,將是媒體形象的墮落,更是民主社會監督功能的瓦解。
19>台灣新聞很糟糕,已經失去改革定義,第四權改革的功能已經失去,新聞版面都是環繞馬英九與吳敦義個人事務,除了選舉事務,台灣都沒有其他重要的事情嗎? 媒體改革總鋪師:台灣新聞很糟糕,已經失去改革定義,第四權改革的功能已經失去
http://4thwavesocialreform.blogspot.com/2011/10/blog-post_31.html


參考第四波民主制度:
參考介紹第四波民主制度網站: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